双转轮除湿机通过 “分级除湿 + 连续再生” 的设计,解决了单转轮除湿机在深度除湿、连续运行上的局限性,是高要求湿度控制场景的核心设备。

双转轮除湿机的核心是两个功能不同的转轮(通常分为 “主除湿转轮” 和 “辅助除湿转轮”,或按处理流程分为 “前置转轮” 和 “深度转轮”),配合风机、加热装置(再生用)和气流控制系统,实现以下流程:
湿空气处理阶段
潮湿空气首先进入第一个转轮(主除湿转轮),其内部填充吸湿材料(如硅胶、分子筛、氯化锂等),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湿作用,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,初步降低空气湿度。
若需深度除湿,预处理后的空气会进入第二个转轮(辅助除湿转轮),进一步吸附残留水分,使空气湿度降至更低水平(可低至露点温度 - 40℃以下,远低于单转轮除湿机的能力)。
转轮再生阶段
当转轮吸附水分达到饱和后,需通过 “再生 airflow”(再生气流)恢复吸湿能力。再生过程中,少量空气被加热装置(电加热、燃气加热等)加热至高温(通常 100-140℃),反向流经转轮,将吸附的水分蒸发并携带排出设备,使转轮重新具备吸湿能力。
相比单转轮除湿机或其他除湿设备(如压缩机式除湿机),其优势主要体现在:
除湿效率更高,湿度控制更精准
双转轮分级除湿可实现深度干燥,尤其适合低湿度需求场景(如电子行业要求相对湿度≤30%,甚至≤10%),且出口空气湿度波动小,精度可达 ±2% RH。
连续稳定运行,无间歇
两个转轮可交替进行 “除湿 - 再生” 循环(或一个转轮除湿时,另一个同步再生),避免单转轮因再生导致的除湿中断,保证空气处理的连续性,适合需要 24 小时不间断除湿的场所。
适应高湿或极端环境
在高湿度环境(如南方梅雨季,相对湿度≥90%)中,单转轮易快速饱和,而双转轮通过 “先粗除、后精除” 的分工,可高效处理大量水汽,同时降低单个转轮的负荷,延长使用寿命。
能耗更优化(部分机型)
部分双转轮设计采用 “热回收技术”,将再生阶段的余热用于预热处理空气,减少加热能耗;或通过调节两个转轮的负荷分配,避免能量浪费,尤其在低湿度需求下,比单转轮更节能。
灵活性强,可调节范围广
可通过控制两个转轮的转速、再生温度或处理风量,灵活调整除湿量,适应不同湿度需求的场景(如白天高负荷除湿,夜间低负荷保湿)。